学院新闻

第二届中国文化企业战略论坛在上海交大成功举办

阅读:13529 发布于:2016-05-11 13:02

2016年4月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这是在中宣部和财政部组织指导下,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指导意见》对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做了详细规定,回答了实际操作中的许多问题,受到文化产业界的热烈欢迎。

2016年5月7日,在中国中小企业联合会的支持和中企协(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配合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主办了以“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文化企业战略论坛”。

来自海内外70多位文化企业家、文化学者、相关研究者参加了本届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单世联教授主持。在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愿景后,单世联强调,上海交大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以“为文化、为中国”为使命,将与文化企业家们通力协作,积极打造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交流平台,为促进中国文化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智力支持。他特别表达了对产学两界共同探讨中国文化产业重要议题的热忱期待。

blob.png

中企联(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林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原副处长常河山、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分别代表主办和支持单位致辞。

曾在上海浦东新区宣传部任职的杨德林董事长在致辞中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三期叠加”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文化产业日益回归文化市场。建立健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生态,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提高政府服务创新度的重要举措。日前,国家相关部委发布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营改增”也在全国范围各大行业全面实施,这些政策将对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文化企业如何应对正在到来的政策变化,成为迫切需要解答的课题,本届论坛的召开可谓是因势而行、顺势而为。文化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智力支持,希望能够与上海交大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通力合作,把“中国文化企业战略论坛”长期办下去,越办越好。

blob.png

李本乾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上海交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中国开设时间最早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拥有完备的学科支撑体系,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充足的学术及实践资源保障,拥有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等国家级研究平台和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究平台,20多年来,以文化理论、国家政策与产业实践研究为中心,跟踪国际发展前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全面推进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高校的学科建设需要与社会联接、与企业对接,希望通过与中国中小企业联合会的合作,长期举办“中国文化企业战略论坛“,促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blob.png

主题论坛由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康化先生主持,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单世联先生发表《依然需要探索》的主旨演讲。他对近期出台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指导意见》最重要的两大特点是切实可行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当前,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困难,如企业的核心资产无法评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缺少积累无形资产的动力等,《指导意见》的出台能够把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打通了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的对接、转化的渠道。《指导意见》对于文化企业在形成文化产品的价格机制、企业融资、激活沉淀的文化资产、创造与积聚无形资产以及将社会效益具体化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辨识困难、评估困难和技术困难的难题。为此,市场、社会、公众、政府、学校与企业需要各负其责,为完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机制做出各自的努力。

blob.png

中国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马钧先生在论坛上指出,创意是文化企业形成自身无形资产的重要元素,企业精英是对国家政策变化感受最深刻的群体,文化企业在《指导意见》出台的发展契机中可大有作为。马钧会长还就双方合作共同办好“中国文化企业战略论坛”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想。

blob.png

围绕“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这一议题,论坛分“文化产业的政策思考与未来图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文化企业发展机遇”、“文化企业的发展机遇与商业创新”等三个专题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讨。与会嘉宾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论坛气氛热烈,时有争论。不断将议题推向细化和深化。通过嘉宾们的发言和互动可以看出,文化企业家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保护和提升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同时,文化企业也更加关注社会效益。这些转变有望成为文化企业发展方向的纠偏力量,引导文化企业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康化先生在论坛总结时指出,不管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文化企业的发展,都要考虑时空问题。从时间上看,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文化产业不是今天才出现,但今天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面对现实,当下的现实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合流共生,文化企业的发展需要融合文化和金融。出版社、电影厂、博物馆里有大量的版权资产,如果通过无形资产评估,激活这些沉睡着的文化资源,进而开展产权交易,无疑将焕发传统文化企业的生机,提供文化产业发展的动能。从空间上看,要处理好本土与全球的关系。丝绸之路是中国早期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是中国当下的全球化,中国早期全球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输出器物吸纳思想,当下全球化需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文化产品和服务担当文化软实力的载体。文化产品和服务确立的国家形象就是一种无形资产。文化企业要有全球视野,打破“语言差”和“时间差”,通过“去民族化”和“再民族化”的融合走向国际市场。总之,文化企业要感恩过去,珍惜现在,敬畏未来,综合优质的文化创意、优良的数字技术和优秀的商业模式,走上跨越时空的康庄大道。

blob.png

与第一届中国文化企业战略论坛相比,本届论坛的企业代表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从企业性质来看,不仅有从事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的文化企业,更有来自银行、投资、基金交易、资产评估等职能机构;从主营业务来看,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企业,更有来自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朝阳产业的企业;从地域范围来看,不仅有来自国内文化企业,更有来自俄罗斯、奥地利、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国际文化企业。

blob.png

经过与会代表的讨论,初步议定,“第三届中国文化企业战略论坛”将于2017年5月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