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红旗渠精神永驻——媒体与传播学院教师党员赴红旗渠学习实践活动纪实

阅读:7442 发布于:2023-08-04 15:10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林州市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年轻一代,继承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2023年7月24-27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常河山、李春梅,副院长李康化及学院组室支部、文管支部、影视支部等党员同志冒着酷暑,奔赴安阳市和林州市学习考察和躬身实践,现场参观体验殷墟遗址博物馆;沿着红旗渠具身感知修渠艰辛记忆,学习体悟林州三大红色精神——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参观红旗渠畔新时代乡村新风貌,感悟乡村振兴之路。

7月24日下午,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员实践考察队学员们前往殷墟博物院进行学习调研。中华文明渊源流长,五千年文明史不曾中断。语言文字、聚落城市、阶层分工等是文明的基本构成要素,其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殷墟甲骨文字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国内外考古学界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博物苑内的商周青铜器、钟鼎铭文、祭祀用具、战争工具、生活用品的展示展览,彰显了商周文明的博大精深。调研小组深深为殷墟文明的辉煌壮丽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自豪,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文明自觉。

2.jpg

媒体与传播学院教师党员学习实践队参观殷墟博物苑留影

7月25日上午,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员学习实践队前往红旗渠,沿着红旗渠主干线崎岖的渠岩峭壁一路前行,时而渠水潺潺,时而绝壁断层;时而渠宽水清山势婉转,时而陡峭窄道只容一人侧身而过。沿渠行走3000米,走“红飘带”,登“水长城”,队员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乐观的笑容和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精神,深切体悟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一无先进测量仪器、二无先进施工工具、三无充分的资金和安全保障的极端困难情况下,从千米海拔的魏巍太行山腰开辟引漳(水)入林(县)壮丽工程,建筑人工天河——红旗渠,十年筑渠十年艰辛,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员学习实践队早晨出发沿渠体验时,偶遇西安交大学生暑期实践小分队,两所交大人同源,血浓于水,携手沿渠前行;中午时分,两所交大学习实践队员们到达建设最艰辛、最费力、最幽深,也最能体现红旗渠精神的青年洞前,默记李先念、郭沫若、江泽民等老一辈领导和习总书记的题词与谆谆教导,在青年洞前回顾当年林县人民艰苦的修渠记忆,望着洞内滚滚而来的浑浊渠水,有学员感叹道:“这既是从山西奔腾而来的漳河水,更是林县儿女流的血和泪”。之后,两所交大人留影纪念,现场实践了交大人的团结、协作、共进精神。

3.jpg

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员教师学习实践队在红旗渠青年洞前留影

7月25日下午,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员学习实践队走进位于红旗渠风景区内的红旗渠纪念馆。队员们在“千年旱魔”“红旗引领”“太行丰碑”“山河巨变”“精神永恒”五个展厅驻足体验当年的筑渠场景,那一幕幕画面、一张张照片、一脸脸汗水深深打动了队员们;其中有三个场景镌刻在队员们的心坎里:一是因为旱灾背井离乡、满含热泪依依惜别太行故土的无奈眼神;二是筑渠勇士们从山顶垂吊半空,腰间系着绳索,手握铁钎,身躯摇曳着凿壁山石的场景,后来演绎成一则“勇攀山崖、我将无我”的经典画面;三是满墙镌刻着为筑渠而牺牲的太行儿女们的名字,他们是村队长、是父母、是儿女、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热血战士,他们拿命开凿出一湾水渠,平凡而伟大,坚韧而英勇。正如习总书记所言:“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在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后,队员们接着观摩红旗渠的枢纽工程——分水闸,认识到当时三闸分流的重要性和智慧创举,在三闸分流通渠仪式上,当年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面对现场八万林县人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庆功讲话,提炼了林县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精神,摆在前排的一面面奖状和它的获奖主人们,是对当时林县筑渠英雄们最高的精神安慰。现场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艰难困苦之后的喜庆泪水,阵阵热烈的掌声扑面而来。队员们临渠观看和思索,沉浸在当年的热烈氛围中。

林州市不仅有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还有谷文昌精神和供销社的扁担精神照耀四方。7月26日下午,学习实践队队员们走进谷文昌纪念馆,学习生长于林州太行山深处南湾村的优秀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作为太行山儿女,出生于贫寒之家的谷文昌早早辍学,依靠太行山赋予的坚韧和吃苦精神,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南下优秀干部,在福建东山县改造农田,治理虫害;呕心沥血,造福一方。他被习总书记称赞为“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而他自己、老伴和子女则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县委书记谷文昌,其事迹可歌可泣,其精神感天动地,其塑像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一样,矗立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院内,供后世党员干部瞻仰。

林州石板岩镇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行。20世纪90年代以前,交通运输极其不便,该镇历任供销社主任和员工们硬是肩挑背驮,攀岩翻崖,趟水过河,冒着生命危险挑担和搬运货物,在太行山峡谷中书写了“一根扁担创家业,一分一厘持家业,一心为着山里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扁担精神。7月26日下午,媒体与传播学院学习实践队队员们走进扁担精神纪念馆,学习石板岩镇供销社在历任主任带领下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及其一心为公、吃苦耐劳的奋进精神。

林州市依托魏巍太行山的地理区位、自然景观和气候优势,自1992年首次举办国际滑翔赛,此后每年举办两次,形成滑翔品牌,被国际航协秘书长海勒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近两年来,林州滑翔基地的滑翔运动和滑翔比赛需要借力高校的知识资源、文旅智慧和设计与传播优势再现辉煌,而高校则需要实践基地支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4.jpg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与林州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联袂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创作与产业实践基地

为此,7月27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与林州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联袂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创作与产业实践基地,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康化、党委副书记常河山、李春梅以及文化产业管理系、电影电视系、传播与社会行为研究所和林州市政府、市融媒体中心、林州市石板岩镇等领导和嘉宾见证了揭牌仪式,这既是对林州市滑翔项目实践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国家层面倡导的“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精神和媒体与传播学院层面倡导的“健康传播”主旨的积极落实。


1.jpg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师党员学习实践队在林州市红旗渠畔留影

近年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话题热度较高,实践效果明显。7月27日上午,李康化、常河山、张亚光、江凌等队员还深入红旗渠畔五星党支部庙荒村,学习和体会省级贫困村的脱贫致富之路。7月27日,媒体与传播学院队员们圆满完成了本次学习考察任务。

 

撰稿:江凌

摄影:张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