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界共话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发展

阅读:8225 发布于:2023-01-09 16:22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 通讯员江凌 乔赫)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2022年12月30日,“经验与问题:发展中的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恳谈会”在线上召开。会议围绕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推动文化伟大复兴、专业发展实践中国特色文化管理、专业发展参与中国文化科技革命”三个议题展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共话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现实方位与未来发展。


强化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觉自信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教授单世联希望与会专家强化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觉和专业自信,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促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单世联用文化、管理、科技三个关键词对本次会议的三个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如果没有文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则失去了专业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没有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则无法与人文和艺术学科进行区分;如果没有科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则无法与时俱进。在这三个关键词中,文化是基础,产业是核心,管理是关键,科技是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内容、发展条件、责任与使命等角度提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该率先在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理化和系统化建设中作出贡献,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继续支持和助力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期盼与兄弟院系共同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推动文化产业专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报告环节,九位专家围绕会议三大议题进行分享与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康化从“坚持价值引领,以文化人,探索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国特色;走文理交叉之路,塑造人才培养体系的交大风格;加强培养基地建设,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培养环境;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通过注重内涵建设来提升学生跨国交流能力”五方面总结了上海交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立30年来的发展经验。他提出要对标文化产业专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文管人才。跨越数字技术与文化理论的鸿沟,搭建文理交叉的新文科课程体系。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升文化产业管理领域卓越人才的综合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经验总结与思考探索。他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问题反思”为主题,围绕“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出现和生成的背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焦虑——专业定位与聚焦点,以及文化产业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分析。魏鹏举认为,文化强国并不仅仅单纯代表文化的强度,而更多是要代表文化赋能的强大。我们应该特别研究如何让文化赋能助力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落脚到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方面,应聚焦于“文化与经济”和“文化的经济”两个方面狠下功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承忠以国际化、特色化的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为背景,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管理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回顾了对外经贸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2007年设立以来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经验。他分析了该校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和办学条件,注重发挥政府管理学院的管理人才培养优势,强调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特色人才培养的结合,强化学生的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和素质培养。他特别强调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强化实习基地共建,文化名人进课堂活动,优化实践性、实验课程与教材建设。经过15年的深耕,对外经贸大学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领域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它的发展必须对应和适配相应学科的发展。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副主任夏洁秋认为,在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我们面临着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对应的矛盾问题。联系同济大学该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未来应该结合师资特色和具体的人才培养需求,强化专业特色,加强纵向和横向合作,促进本专业交流、合作和发展,特别要注重实践型学科建设模式,为学生就业铺路架桥。


建构中国文化产业管理自主知识体系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系主任邵明华就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问题进行分享与交流。她认为,通过“三大体系”建设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复兴,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践行中国特色文化管理、产业发展与文化科技革命的有效融合。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军红认为,地方类高校的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应依托地方专业学术资源平台,嫁接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资源,支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李军红从四个方面展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围绕专业比较优势,坚定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塑造与政府、行业、市场之间良性互动的生态关系;迎接数字化浪潮,注重数字文化科技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强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专业共同体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于兵重点探讨了“专业发展中的困惑”,分析了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与“建构”的文化;如何树立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习惯;如何帮助学生对接新时代文化发展命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引发与会专家学者讨论。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表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同样都面临想发展壮大,但缺少有效资源支持的问题,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打通文化与旅游、科技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中国的文化创意内容尚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这也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相关学科发展的使命是,要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解决文化给其他产业增加附加值的问题;学科建设与发展要注重与国际主流机构和大学的合作与交流,注重与国际接轨。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成国认为,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方面,要注重正确文化理念的培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然后,他从“个性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和“文化研究与社会服务”两个方面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做了未来畅想与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教授胡惠林总结发言时指出,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今天所取得的收获,与我们二三十年来的精心探索和倾心付出密切相关。作为朝阳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不惧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中,作出我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应有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