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举办传播学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线上线下共同探讨传播学教学发展

阅读:12273 发布于:2021-12-20 21:00

12月18日上午, 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主办,全球传播研究院承办的“传播学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举行,线上线下同步召开。

此次会议宗旨为回顾中国传播学基础课程教学与教材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交流体会,共同提升高校传播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水准,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传播学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DSC05954-1.jpg

本次会议的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张国良教授指出,本次传播学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规模不大,但意义很大,传播学界和业界会议很多,但很少有教学的主题,多数是科研或社会服务的主题。然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学科建设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对教学的关注非常重要。正因如此,本次研讨会反响不小,在线有1000多人参与,反映了大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兴趣、愿望和需要。另外,本次研讨会的代表性很好,邀请的20位嘉宾来自全国东西南北中的19所院校,老中青结合,既有资深前辈、学术中坚,也有讲坛新秀,将分享、交流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的传播学基础教学建设情况,值得期待。

DSC05857.jpg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则代表学院对线上线下各位老师、海外内学者对学院长期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分享了以《传播学导论精品课程建设概要》为题的主题演讲。李本乾教授表示,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的《传播学导论》既是上海市的精品课,也是上海交大的品牌课。他认为传播学教学要抓住四个前沿:选择前沿教材,选择前沿学术成果,选择前沿传媒技术,选择业界前沿经验。1995、2009年,张国良教授主编的《传播学原理》教材第一版、第二版先后出版,获得全国兄弟院校广泛使用,为同学们构建了全面的传播基础理论体系。当下传媒技术发展很快,关键是如何顺应技术的驱动,学界应能引领业界的发展。

其次,他指出传播学教学方法的改进非常重要。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作了一些探索,如设置了虚拟仿真课程:科技强国融媒体和健康中国课程等。结合前沿技术,为理论思考提供应用场景,运用混合教学,为同学们创造虚实结合的良好教学环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他强调指出教材在精品课建设中的作用:第三版《传播学原理》体现出传播教育的初心,抓住了传播学最基本的理论,紧紧把握住了人类传播的主线,修改后的教材框架新颖,逻辑体系更加严密,对传播学知识点完整覆盖。

DSC05859.jpg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祝建华教授分享了《讲授传播学概论课程30年中的变与不变》。祝建华教授认为,相对于现在的热点元宇宙等,认真总结传播学教学过程中真正的经验和教训意义更大。他指出,在美国,传播学概论在各个专业都有开设,一种是专业课,一种是通识课。同时,分享了不同学习阶段教学的重点,本科教学重点是传媒产业认知;硕士阶段在于传播理论的应用,而博士生应俯视现有理论,以求突破。本硕博的教学有区隔,也有共性。在香港,硕士生教学主要讲大众传播,介绍新媒体理论。他最后指出,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正本清源,与时俱进。

微信图片_20211220205845.jpg

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传播学院郭良文教授分享了《台湾传播学基础教学述略》,讲述了台湾政治大学、世新大学、文化大学、辅仁大学、铭传大学的传播学教学情况:台湾教育单位不介入各校专业领域课程之制定, 各院系自行定义传播学基础课程, 没有统一标准。以“传播 (学) 概论”作为核心课程的院系, 主要有政治大学、中正大学。许多学校以“传播理论” (或称大众传播理论、传播原理) 取代概论课程成为核心课程。以“媒体素养”作为核心基础课程的有世新大学与文化大学。总体体现出三个发展趋势:从“大众传播学”向“传播学”方向转;从“理论”向“实务、技能”类型课程转;从“单一媒体”向“媒介融合”方向转。另外,新兴的内容重点有:新媒体传播、社交媒体、数字叙事、媒体素养等。

DSC05935.jpg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魏然教授分享了《美国传播学基础教学述略》。魏然教授讲述了美国传播学基础教学的历史与传统,分享了美国传播学基础教学的现状、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以及美国传播学基础教学的前景展望。他指出,20世纪美国大学开创了传播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等新兴学科,以美国人发展出来的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新闻与传播教育和培训有深远的影响。21世纪,在颠覆式创新科技的冲击之下,美国的大众传播学,尤其是新闻学院面临生源下降,毕业生就业不易的困难,被迫转型发展数字媒体和网络传播,作为必修课的传播概论没有改变,但是,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在传播和新闻学院课程中的比例上升,包括电脑辅助传播、移动传播、大数据分析等新课程,前景在全面向数字转型。

微信图片_20211220205850.jpg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广州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近三十名专家及青年学者围绕传播学基础课程的界定、课程体系的建构、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以及中国传播学基础课教材建设发展历程与经验等话题开展深度研讨,并进行了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

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郭良文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主题报告和四个分论坛,来自不同院校的近三十位老师根据不同的议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多元的观点,收获很大。另外线上也有1000多人参与,充分说明传播学课程被重视的程度,本次研讨会受到了广泛关注,希望能引出今后更多的讨论。


文字 | 孟东 张妍

摄影 | 张妍

编辑 | 张妍